查不孕要查哪幾項_不孕檢查項目一覽
文章來源:重慶送子鳥醫院 發布時間:2025-04-20
不孕癥是指夫妻在未采取避孕措施、規律性生活1年以上仍未懷孕。據統計,全球約10%-15%的育齡夫婦受不孕問題困擾。不孕原因可能來自女方、男方或雙方共同因素,因此需要系統化檢查才能明確病因。以下是臨床常用的不孕癥檢查項目及意義解析,幫助患者科學備孕。
一、女性不孕檢查項目
女性因素約占不孕癥的40%-50%,需從生殖器官結構、內分泌、排卵功能等多方面評估。
1. 基礎婦科檢查
婦科查體:檢查外陰、陰道、宮頸有無畸形、炎癥或腫塊。
白帶常規:排除陰道炎(如霉菌、滴蟲感染),炎癥可能影響精子存活。
宮頸TCT/HPV:篩查宮頸病變,慢性宮頸炎或狹窄可能阻礙精子通過。
2. 排卵功能評估
基礎體溫監測(BBT):連續測量晨起體溫,觀察雙相曲線判斷是否排卵。
B超卵泡監測:月經周期第10-12天開始,動態觀察卵泡發育及排卵情況。
性激素六項:月經第2-3天檢測FSH(卵泡刺激素)、LH(黃體生成素)、E2(雌二醇)等,評估卵巢儲備功能。
孕酮(P)檢測:月經第21天測定,判斷黃體功能及是否排卵。
3. 輸卵管通暢性檢查
子宮輸卵管造影(HSG):X線下注入造影劑,觀察輸卵管是否通暢,診斷堵塞或積水。
超聲造影(HyCoSy):無輻射,通過超聲評估輸卵管功能。
腹腔鏡檢查:金標準,直接觀察盆腔粘連、輸卵管形態,同時可治療病變。
4. 子宮及內膜檢查
陰道B超:排查子宮肌瘤、內膜息肉、腺肌癥等結構異常。
宮腔鏡檢查:直視宮腔,診斷內膜粘連、息肉或畸形(如縱隔子宮)。
內膜活檢:評估內膜容受性,排除內膜炎癥或分泌期不足。
5. 其他特殊檢查
抗苗勒管激素(AMH):評估卵巢儲備,預測生育潛力。
甲狀腺功能:甲亢或甲減均可導致排卵障礙。
免疫學檢查:如抗精子抗體、抗磷脂抗體等,可能干擾受精或著床。
二、男性不育檢查項目
男性因素約占30%-40%,核心檢查包括精液分析和生殖系統評估。
1. 精液分析
常規精液檢查:評估精子濃度、活力(前向運動精子比例)、形態(正常形態率)。
精漿生化:檢測果糖、鋅等成分,判斷附睪、精囊功能。
精子DNA碎片率:高碎片率可能降低胚胎質量,導致流產。
2. 生殖系統檢查
泌尿生殖系統B超:排查精索靜脈曲張、附睪炎、隱睪等。
性激素檢測:FSH、LH、睪酮等,評估睪丸生精功能。
遺傳學檢查:如Y染色體微缺失、克氏綜合征(47,XXY)等。
3. 其他檢查
性功能障礙評估:如勃起障礙、射精異常等。
感染篩查:支原體、衣原體、淋球菌等可能影響精子質量。
三、夫妻共同檢查項目
染色體核型分析:排查平衡易位、羅氏易位等遺傳異常。
傳染病篩查:乙肝、梅毒、HIV等,保障妊娠安全。
生活方式評估:吸煙、酗酒、肥胖或過度運動可能影響生育。
四、檢查流程建議
初診階段:夫妻同檢,男性優先完成精液分析(無創且快捷)。
女性檢查分步進行:先排卵監測→輸卵管檢查→宮腔評估。
疑難病例:考慮腹腔鏡或遺傳咨詢。
五、總結
不孕癥檢查需遵循“從簡到繁、男女同查”的原則,根據結果制定個性化方案(如促排卵、手術或試管嬰兒)。早期干預可顯著提高妊娠成功率,建議夫婦放松心態,積極配合醫生排查病因。
提示:若女方年齡≥35歲,或存在月經不調、盆腔手術史等情況,建議提前(備孕6個月未果)就醫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