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婦用藥是如何引起胎兒流產的,產后正確有效的避孕方法
文章來源:重慶送子鳥醫院 發布時間:2023-05-05
孕婦用藥是如何引起胎兒流產的,產后正確有效的避孕方法,出現難免流產時該如何進行治療
研究表明,孕期服用某些藥物對母親和胎兒有不同的影響,但由于胎兒血-腦屏障滲透性大,肝解毒功能差,可導致胎兒畸形或功能障礙、死胎流產等。大多數藥物可從母體經胎盤到達胎兒體內,胎兒對藥物的反應取決于藥物作用、劑量、用藥時間、胎盤通透性及胎兒組織器官發育的階段等情況。受精卵植入子宮內膜并形成兩胚層時,此時藥物對胚胎有兩種影響。
其一表現為有害藥物全部或部分破壞胚胎細胞,致胚胎早期死亡,妊娠中止,流產或被母體自身吸收。其二是指有害藥物并未損害胚胎或損傷少量細胞,但由于此時期的細胞在功能上具有潛在的多向性,可以補償或修復大量損傷的細胞,因而不發生形態學方面的畸形,故稱為不易感期。受精后第3~8周,為器官高度分化時期,大多數器官的始基在此時期形成,胚胎細胞已失去多向性,并開始定向發育,因而不易通過細胞分化的代償來修復。
一旦有害物質侵入,極易發生形態上結構異常,導致畸形發生,故稱為致畸高度易感期。藥物的致畸作用與藥物性質、用藥時的胎齡、藥物劑量、療程長短及胎兒的遺傳素質有關,其中最重要的是藥物性質及用藥時的胎齡,從狹義角度講,藥物致畸高危期是在孕早期(特別是胚胎17~56天),因為這是胚胎器官分化發育的重要階段,此時期細胞分化迅速,發生一系列的形態變化,大多數器官始基在此時期形成,一旦受到有害因素的影響,極易發生形態上的異常,導致畸形,故稱為“致畸高度易感期”。在胚胎發育過程中,各器官的分化是不同步的,分化時間有早晚之別,分化速度有快慢之分,因此不同器官的致畸易感期長短不一,如中樞神經系統易感期最長,發生時間也最早,從受精第15天直至胎兒娩出,其中在15~36天最為敏感。心臟在受精后20~40天、四肢在24~46天最敏感。受精后第9周至足月,大多數器官分化已基本完成,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,對有害物的敏感性逐漸降低。
但在妊娠12周左右,分化發育較晚的外生殖器仍有可能出現形態上的異常,中樞神經系統也仍在分化和發育中,致畸敏感性仍然存在。在妊娠中晚期,有害藥物的影響主要可導致生理功能的缺陷及發育遲緩,出生時低體重或出生后行為發育異常,而且有些障礙直到青春期才表現出來。可見孕期用藥應特別慎重。由于許多器官發育時間有交叉,致畸易感期也相互交叉,幾種不同藥物可以導致同類畸形,一種藥物也可導致多種畸形,如聽力喪失可發生在母體大量應用鏈霉素治療時,也可發生在母體患風疹后,而且風疹病毒也可同時導致心臟畸形和白內障。畸形的發生取決于胚胎發育的不同階段,但同一發育階段不同有害物質可造成不同的畸形種類。例如,沙立度胺(反應停)主要導致肢體缺陷。
從廣義角度講,整個孕期都屬于致畸高度易感期。因為,即使胚胎器官已經分化,但胎兒在整個發育成熟階段對藥物損害的抵抗力依然是很低的。所不同的是,藥物對胎兒的影響,最嚴重的時期是妊娠90天以前,主要導致解剖形態畸形。而孕中、晚期,胎膜胎盤屏障變薄,藥物容易透過,胎兒仍易受藥物的影響,主要導致宮內生長遲緩和出生后的功能行為異常。
產褥期后,由于新媽媽身體的各個部分已基本恢復至孕前的水平,所以可以恢復性生活,但由于排卵在此時也可能發生,所以仍然需要避孕,到底選用哪種避孕方法較為合適,這是每一位新媽媽都關心的問題。處于哺乳期的新媽媽即使沒有月經,也可能懷孕。因為能否懷孕,對女方來說取決于有無排卵。排卵的恢復不一定是與月經的恢復同步的,特別是在月經剛恢復的幾個周期,常常是無排卵的月經周期,但也有不少人在月經恢復之前就已開始排卵,尤其是不哺乳的媽媽,排卵往往恢復較早。因此,產婦在哺乳期間性交,有可能因已恢復排卵而受孕。據統計,在哺乳期受孕的女性中,有一半是月經復潮以前受孕的。所以,產后只要開始有性生活,就應當采取避孕措施。若月經正常來過2~3次后,可去醫院檢查,如果情況正常,可考慮放置功能避孕器(即放環),由于放環可能引起月經過多,所以月經量多者不宜放環。另一方面,產后新媽媽卵巢的功能剛剛恢復,尚不很穩定,如果使用了避孕藥物,就可能對以后卵巢功能的恢復有不好的影響。最后,由于避孕藥中的雌激素可使乳汁分泌減少、質量降低,還能進入乳汁對新生兒產生不良影響,所以哺乳期的新媽媽不宜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藥。避孕套避孕在產后夫妻的性生活中被列為了首選,但長期使用可加重新媽媽的陰道炎癥。單孕激素長效避孕針注射避孕可在新媽媽產后6周進行,這也是一種不錯的避孕措施。如果堅決不再想要孩子了,絕育是安全、永久的避孕方法,但一定要堅持自愿的原則,新媽媽要認真考慮后再決定,以免將來后悔或由此引起產后心理障礙。
一旦確診為難免流產,應及早積極采取措施終止妊娠,以免發生不必要的流產并發癥,如大量失血或感染等。子宮大小在妊娠3個月內者,可行刮宮術,將胚胎組織刮凈,術前可注射縮宮素10~20單位,可減少術中出血及避免子宮穿孔。
若出血過多,或出現休克的早期癥狀,則應適量輸血,手術前后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。子宮大小在妊娠3個月以上者,可先靜脈滴注縮宮素20單位加入500毫升生理鹽水中,滴速調節至有子宮收縮為度,直至胎兒排出。如胎兒與胎盤組織完整排出,出血不多,則不必刮宮,如胎兒排出胎盤尚滯留在宮腔內,則行刮宮術將胎盤組織清除干凈。
刮宮取得的組織物,均應保留并進行病理檢查,對曾有感染征象者,組織物應做細菌培養。流產后仍繼續使用抗生素,直到體溫正常后3天,盡量防止感染波及輸卵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