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產的臨床表現及分類,流產與保胎的相關知識
文章來源:重慶送子鳥醫院 發布時間:2023-05-05
流產的臨床表現及分類,流產與保胎的相關知識
凡胚胎或胎兒在28周以前終止并排出母體者稱為流產,俗稱“小產”。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以前的稱為早期流產,1227周稱為晚期流產。經過調查,估計大約有15%一20%的孕卵發生自然流產,但此數字并不確切,事實上未覺察的早期流產為數尚多,臨床上可能只表現為一次“月經延期”或“經血過多”,而實際上曾有過精卵結合,由于發育不正常死亡而流產,這是一種重要的自然篩選現象。雖然新生兒中仍有3%的明顯先天缺陷者,但大量的9然流產確實是減少了先天畸形的發生率。自然的流產俗稱小產,是指妊娠在28周之前中斷。據研究資料表明,流產的發生率約占全部妊娠的15~20%。自然流產連續發生3次以上者,稱為習慣性流產,中醫稱為“滑胎”。引起自然流產的病因可分為非遺傳病因和遺傳病因兩大類。
非遺傳病因是指母親受到感染,或受某些藥物、放射性物質的影響,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、內分泌失調、精神病、生殖器異常,或在懷孕期進行了盆腔手術等。
近20馀年來,遺傳學家對大量流產兒進行了與遺傳有關的細胞核內染色體的研究。發現50~60%的流產兒,具有異常染色體,這種染色體異常,包括數目異常和結構異常。正由于這些染色體異常而導致了胚胎發育的障礙,造成妊娠中斷。
導致胎兒染色體異常的原因主要有兩種:一種是環境中的致畸胎因素,如放射線、病毒和某些藥物等。各種致畸胎因素作用于生殖細胞和處于早期發育的胚胎,導致胎兒染色體異常。另一種是胎兒父母的一方或雙方染色體異常,這些染色體異常的父母,往往從外表上看是正常的,并沒有發育上的缺陷,而細胞內的遺傳物質卻發生了變化,他們孕育的胚胎很大一部分為染色體異常的胎兒。染色體異常的攜帶者相當多,大約每250對夫婦中就有1個。在習慣性流產的病人中,夫婦一方或雙方存在染色體異常的約占10%。
現代醫學已有多種檢查方法,可了解宮內胎兒狀態,以確定流產的原因,其中遺傳學檢查是最重要的檢查手段。檢查染色體應包括流產的夫婦雙方,以確定他們是否屬于染色體異常者。在妊娠早期有明顯致畸胎因素接觸的夫婦,曾生育過先天愚型(白癡)兒的夫婦,均應在妊娠16~20周時,作產前宮內診斷。如作羊膜穿刺,從羊膜腔吸取自胎兒脫落的細胞,經體外培養及進行染色體分析,了解胎兒是否正常,一旦查知異常胎兒就應中止妊娠。
發生習慣性流產的,往往是一些畸形胎兒,故對保胎治療,應持謹慎和科學的態度。是否采取保胎治療,首先應分析流產發生的原因。盲目保胎,結果可能導致染色體異常胎兒、病態畸形胎兒的出生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自然流產正是對孕育著的新生命進行選擇,去除疾病胎兒,保留健康胎兒,由此可見,自然流產有利于優生。